纵观全球,制造流程中实施的持续改进方法多种多样。无论是精益、六西格玛、改善 (Kaizan) 还是其他哪种方法,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,它们都需要可执行数据才能实现改进。因此,问题就变成了:如何获得可执行数据?
所有数据起初都是原始数据,必须加以处理,才能形成可执行数据。幸运的是,有设备能够帮助这一过程自动完成。集条形码和 RFID 技术于一体的自动数据收集系统 (ADC) 实现了这个过程的可视化。RFID 已发展成为较先进的数据收集方法,因为它不像条形码技术那样需要使用中央数据库来存储数据。RFID 将数据直接存储在当前流程的产品或货盘上,这有助于更深入的数据收集。
RFID 对流程的最大影响可能是提升了总体质量和效率。比如,X 公司正在制造部件,制造一个部件需要三十五个加工单元。在每个相邻加工单元之间需要用视觉系统进行质量检查,核查在上个工位的作业中产生的缺陷。发现质量问题后,会立即自动写入标签。在后一个加工单元中,一旦 RFID 标签进入工位,便读取标签。在这里,原始数据就变成了可执行数据。一旦发现质量问题,就需要人或设备执行操作。这时,数据就变成了可执行数据,因为它内含详细信息。当写入标签的错误代码刚好为“10”时,实际信息就变成了:在加工单元 5 和 6 之间,系统发现部件不合格。现在,可以采取的操作就明确得多了。可以立即研究并修正加工单元 5 的过程,无需等到制造完整批有质量问题的部件。
根本上讲,正确的执行是组织成功的保障。然而,为了高效准确地执行,公司不仅首先要能够访问数据,而且还要能够访问可执行数据。可执行数据源于 RFID 系统自动收集的原始数据。
如要详细了解 RFID 技术,请访问 www.balluff.com.cn。